北京3月8日电 题: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: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
记者 吴侃
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,发展速度快、辐射范围广、影响程度深,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致公党中央常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做客中新社、“两会直通车”栏目,就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问题做出解答。
“数字经济代表着先进生产力,也是百年大变局的基本内容、关键变量和重要动力,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、成就显著。”徐晓兰说,具体表现在数字产业化支撑能力坚实,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,数字化治理能力稳步提升,数据价值潜力不断释放等方面。
徐晓兰以一组数据举例,“我国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产业保持稳定增长,2021年实现增加值约8.35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1.9%。其中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位于全球第一梯队;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开通5G基站142.5万个,占全球六成以上。”
在徐晓兰看来,“十四五”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蕴藏巨大发展空间。“包括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带来的机遇、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、数据要素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数字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机遇等。”
当前中国数字产业化推进过程中,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,依然存在融合不够紧密、深度不足等问题,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。
“具体而言,从融合发展的能力来看,核心技术和平台创新能力仍不坚实;从融合发展的主体来看,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较为薄弱;从融合发展的动力来看,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;从融合发展的环境来看,标准与监管制度体系还亟待完善。”徐晓兰指出。
针对这些痛点难点,徐晓兰建议,要着力加快突破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;升级信息基础设施,推动5G网络以及人工智能、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;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应用,挖掘海量数据价值;构建产业融合生态,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;同时要加强与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,共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繁荣发展。
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。但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存储、分析和应用体系,数据确权、交易机制尚未建立,流动性不足,数据价值尚待挖掘。
对此,徐晓兰表示:“‘十四五’是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,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关键时期,建议从建立数据产权制度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、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三方面着手完善顶层设计,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。”
“总的来说,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应当适应数据要素发展的趋势和特征,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规律,统筹发展与安全,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,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。”徐晓兰说。
谈及华侨华人如何在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上发挥作用,徐晓兰指出:“数字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,需要深入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,这给华侨华人提供了机遇。”
她表示:“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,一是以侨架桥,助力中国数字经济企业‘走出去’;二是以侨引外,打造侨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;三是以侨聚才,涵养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。”(完)